忍者ブログ

哈姆路亞

爬云唏嘘月,臨窗呼嘯猫。春暖綠嫩葉,風輕弄細毛。

2024'04.26.Fri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2009'04.22.Wed
内含对柳才人之吐槽。
PR
2009'04.12.Sun

减的艺术。

用相机拍照的时候常常会意识到镜头的局限性。樱花期这种意识会表达的尤为明显,同时也有身为五感健全的人真好这样的感叹。

相机的取景框就是这样一个固定的大小,如人一般处在花的包围之中,这样的满足感个人认为是无法用一个方框表现出来的。(虽然可以无限接近于这个目标。

因此摄影被称为减得艺术个人相当赞同。

在有限的空间里,如何尽量取出不必要的部分,让主题突出,通常是拍摄者思考最多的问题。米开朗基罗也说雕塑是将石头去除掉多余的部分。黑白照片之所以常常气氛装b引人深思,应当和他刨去了色彩这一最为复杂的部分,在视觉上便给人凝练之感脱离不了干系。


写小说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相当的技巧,堆积起来的繁复东西总是失败的。但是要把握节奏,做到不多说一句话也不少说一句话是何等困难的事情啊。[留白]这种东西,最是包含着浪漫情怀。

 

2009'04.12.Sun
威权型自由主义者
时间:2009-04-11

理论上说,一个自由主义者似乎不能同时又是个威权主义者,因为按照其定义,这两者在理念上存有内在的矛盾。但现实中威权型自由主义者却并不鲜见:他们自认已经找到真理(他们并非第一批产生这样错觉的人),因此他们很难忍受对这一理念的偏离,更不用说反对了。对他们的说法,你可以自由地赞成,但不能自由地反对——这是选择悖论的新翻版:选择的自由是以正确的选择为前提的。

每一种思想都自发具有原教旨倾向,尤其当它取得某种思想霸权的时候。晚清民国时社会上凡持有新思想的人物无不大肆抨击家族主义,认为家族禁锢人性与自由,如巴金的《家》、《春》、《秋》系列即以描述青年冲破束缚追寻自由为主题。这在城市社群中形成一种极大的思想压力,以至于自民国初年开始,“家庭不敢以督责施于子女”,甚至对子女稍加必要的管教也被视为“政治不正确”的行为,难免要被扣上专制父母的帽子。罗志田正确地指出,这一思想霸权“衍化为有力的社会约束和自我禁抑”,父母们“拱手将教育的责任委诸社会”,造成的深远后果也并不都是好的。一百年后的现在也一样,尽管许多知识分子觉得在现实中受束缚,但事实上却没有人敢公然反对自由、民主是终极价值观,因为反对它的罪名是谁也担当不起的。

在一个急剧变化的现代化进程时期,人们要求在政治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精英阶层认为自己不受检查控制的心态也在加强。自晚清以来,不断有人宣称自己找到了改造中国的终极真理,都确信国家只要服了自己开的药就一定能好,所不同的只是他们的药方有所差别而已。左右两派的极端态度事实上非常类似:“xx主义好,就是好啊就是好,就是好!”参与他们的争论到头来往往变成政治立场是否正确的问题,更不必说对自己观念的反省和幽暗意识了。每一种生活方式都需要依靠其对立面的存在来进行自我辩解,自由主义的价值观也时常需要《1984》或《动物农场》之类的政治场景来为它提出警告;有时甚至鼓舞了人们去发明这样的场景,因为对立面的存在是一种政治需要。

孙中山晚年即自认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1923年他称中共不过是“一班中国少年学生自以为是”),而“革命”正如今日的“民主自由”一样,具有无可置疑的绝对正当性和合法性,因此当时盛行将“反革命”的头衔加诸不同政见者和政治敌对势力之上,因为这就意味着剥夺其存在的合法性。仿佛他们找到了真理,仿佛他们就是真理本身。1927年春,蒋介石在对一二师训话时声称:“我自信是最革命的一个!谁反对我的,谁就是反革命!”晚清以降,国人大抵相信“革命”是救国之道,但“革命”一词也日趋专断和任意。省去这些不同的说辞,在思维结构上现在的威权型自由主义者只怕也与蒋氏并无不同,他们的态度似乎也在表明:反对他本人,就是反对民主自由。

相比起来,我更喜欢罗素说的:“我是不会为自己的信念去死的,因为我不能肯定自己是对的。”一项不容辩驳和任何差异的真理,即使的确是真理,也是令人深感不快的,因为它排斥了其余的所有可能,而自由主义所提倡的不正是存在无限可能的生活吗?如果有人认为只有一种生活方式是正确的,无论它是什么,这都是对自由的限制。

中国的自由主义者常常有一种冲动,即迫切地想告诉人们什么才是好的,自认负有启蒙人民的使命,而我却属于那种“谁需要你启蒙”的人物。这种启蒙情结本身是一种青春期式的理想主义冲动,但我从中看到的却是一种权力支配的结构。政治常常是个人意志的放大,再贴上意识形态的标签,一个威权性格的人贴上自由主义者的标签,并不能使他真正成为自由主义者,相反只是对定义的误用。

1962年Robert Michels在《政党》一书中得出一个令人绝望的结论:由于组织的领导有资源、信息及权力等方面的优势,即使是一个正在为民主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本身也有某种自发的专制倾向。自由主义者的形象如果与斗士或革命者相联系起来,在我看来并不值得庆幸,而是可悲——甚至连自由主义者的幽默感都没有了。一项理念一旦成了信仰,它就不再自由了——如卡夫卡说的,精神只有不再作为支撑物的时候,它才会自由。我的意思是:在使人获得自由之前,先使自己自由。他们认为自己是自由主义者,也并不知道自己尚未获得自由。

当自由主义成为一项使命,通常也就意味着抗争。一些最有使命感的自由主义者通常都是带有强烈威权性格的,如Fromm所说的路德,在他的一生中始终有两个权威,“一个是他所反对的,一个是他所崇拜的”。一个人身上的使命感可以鼓舞他,也能通过异化的方式毁灭他。因为这鼓励他以一种摩尼教式善恶对立的世界观来看待世界,一种埋头不看现实的倾向,以及削弱他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布道不是沟通,因为它是单向的。

新祭司阶层与古代的常常类似。中世纪的天主教教士垄断着真理,宣称只有他们才知道真正的基督教义是什么,“他们往往将教徒看成可塑造的材料,根据他们的模具进行打磨。这一时期,教会对信仰领域的界定越来越精确,同时愚昧也开始被当作一种错误对待。……教士们最终脱离了大部分信徒并激起其他人群的反感,他们并不是不想成为而是更愿意按自己的方式成为基督教徒。”(《剑桥插图中世纪史》)这一历史难道不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吗?人们并非不想要自由,但他们想以自己的方式获得自由,也不需要被人告诉什么才是自由。

FROM:

维舟试望故国
http://weizhoushiwang.blogbus.com/
 

2009'04.08.Wed

FB放大絕簡明辭典

FB有人放文就必然會有討論。討論的激烈一點有可能會發展為掐架。但是無論是什麽形態,參與討論需要的是“理由”。無論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通常在討論串中還是會提出一定的“理由”來陳述原因。
但是有的時候也會遇到“放大絕”的人,一招就無敵了,完全扼殺了“討論”的可能。

溫馨小貼士:也可以理解成使用極為標準的無腦言論來反駁的意思。

★重要:如果是在部落格,主人擁有絕對的自治權,不在大絕討論範疇。

以下是FB常用的大絕,歡迎複製使用。

 


1.不喜歡就不要看啊

這種說法就是典型的無賴。也是最常用的大絕之一。
事實上如果想要說服別人的話,用這個句型的效果為0。但是說完了以後常常會造成冷場效果,非常容易引發放絕招的本人錯誤的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味方。
事實上別人要不要看,要不要回覆,都不·關·你·的·事。

對討論串來說你也沒做出任何貢獻,沒提出任何值得討論的“理由”,你就是浪費資源。


2.不喜歡你自己寫啊

常用的大絕之二。

讓我們看一下同一個邏輯下的推理。

批評暖氣不熱自己要會發熱,批評冰箱不冷自己要會製冷,批評雞蛋不好吃要自己會下蛋。

吼,妙極。

評論者是站在“觀賞”的立場而非“創作”的立場的。


3.作者寫的那麼辛苦,怎麼還要批評她?

寫那麼辛苦都寫成這副樣子,確實感覺蠻不忍心批評的。不過,
這種水平在公共場合搞慢性謀殺真的不要緊嗎?
連作者到回覆全都在浪費資源。

作品的好壞不在於辛不辛苦,而是其內容是否符合讀者觀賞作品的標準。


4.我覺得這個寫的好,所以你们批评的人都有问题
這種說法只是個人感覺,並不代表客觀看法。
客觀看法的判定最終是要有各種各樣的意見綜合形成的,好或者是不好,大家都應該暢所欲言。

相對來講,這個大絕放的比較沒有殺傷力,因為沒有“理由”,所以只是一句單純的廢話。

你覺得好就好啦,不要代表別人,也不要干涉別人說話的權利。


5.同人看看就好,何必要生氣。
對待同人什麽心態,要不要發言,要不要生氣,都不·關·你·的·事
如果冰激淋因為不能製冷的冰箱而化掉了不能吃,會覺得不爽的當然是應該的。
你覺得ok的,別人可能覺得沒辦法接受,用“心態”作為論點放大絕來干涉別人回覆的自由站得住腳嗎?
 

6.其他寫這個的多了,爲什麽不去婊它?

簡單的來講,因為你·倒·楣。
剛好碰到回覆的人大姨媽心情不好,或者剛好碰到回覆的人在zb剛掐了一架,這都足以成為雖然不能說但是事實存在的理由。
同樣寫這個內容的其他作品評論者並不一定認為就好,要婊誰更是讀者的自由,不·關·你·的·事。
你要是喜歡的話大可以陳·述·理·由,不用大絕這麼慘烈。


 



本辭典開放編輯,歡迎補充。

一起來完善大絕的世界吧!
讓討論串佈滿大絕吧!


然後世界就清淨了。

[1] [2] [3] [4
«  BackHOME 
NOTICE
雷·妄想·无常识·千万小心

↓クダケタ↓
admin | write
Guests
留言以及说废话用
Search
LittleLittle
アクセス解析

哈姆路亞 wrote all articles.
Powered by Ninja.blog * TemplateDesign by TMP  

忍者ブログ[PR]